首页典当融资导报 2011 8月份 第5期
典当违规融资需治本
●本报记者  刘礼福
 
  由于近半年来典当行的生意普遍增多,很多典当行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纷至沓来的融资客户。但很多企业又不愿意错过挣钱的机会,于是开始增资扩股,或者向商业银行贷款,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有些企业便开始铤而走险。
 
  “整体来看,典当行业的自有资金就很有限,全国5000多家典当行的平均注册资金才1000万元左右。所以,企业想要发展,靠自有资金都很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自有资金1:1的比例能从商业银行贷到款的典当行又微乎其微。此类资金也就只占全国典当业自有资金的百分之十几,平均数不到16%。但业务来了,很多企业又不愿意拒绝,所以就想别的办法。”
 
  据了解,典当企业目前常见的非常规融资途径有两种。一是企业通过股东或者法人,向自然人或者社会借钱,但有些典当行则干脆以典当行的名义向社会借钱;二是由出资人或者企业担保,将法人股东的资金或者社会资金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给典当行。
 
  “第一种融资的利息跟到银行贷款的差不多,典当行就赚个利息差价。”上海一家典当行负责人介绍说:“第二种方式无非就增加了一笔代理费,但是程序也算是合法。”
 
  “其实,行业内的违规融资一直存在,几乎各地都有几家企业选择这条路。只不过由于近半年来到典当行融资的中小企业普遍增多,融资额度也普遍增大,所以典当行违规融资的现象也就较以往突出,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比较集中的地方,关于典当行违规融资和经营的新闻报道就有不少。”有典当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从企业每个月的财务报表上,就能看出端倪,因为企业的注册资金有限,但业务笔数、放款数额往往超过注册资金,企业没有增资扩股,那就只有非法融资了。尤其是一些风险意识不强、信誉不高、经营能力差的小典当企业,特别容易走上非法融资的道路。”
 
  “频繁向社会融资,无论对企业、行业还是社会都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虽然有时候能捡个便宜,但是长期来看肯定是吃亏的。”有专家分析说:“因为典当行借别人的钱到时候是一定要还的,但当户还典当行的钱就不一定是什么时候了,这里有很多不可掌控的风险存在,很多违规融资都造成了典当行资金链的断裂。”
 
  但业内普遍认为,违规融资最为严重的还是其产生的社会风险和对行业形象和声誉的损害。“因为典当行向社会的借款额度一般都比较大,都是自然人和股东东拼西凑集合而成的,而且社会资金的来源不明确,客户一旦不还款,一大片人就会被牵扯进去,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有典当行业协会负责人分析说:“这也不利于行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更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典当违规融资普遍存在和危害较大的问题,各级监管部门也曾出台过不少措施严加防范。从最初的年审,到如今每月的财务报表上传,再到每笔业务信息上传,可谓是监管越来越严。除了上述常规措施,各地监管部门还不时抽查典当企业、出台地方性法规或者实施细则,以期杜绝非法融资。
 
  如日前,安徽省芜湖市的18家典当行的法定代表、第一大股东单位负责人分别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分管区长、该市商务局分管局长四方共同签署了依法合规经营的责任书。根据责任状,典当行须加强企业自律:包括坚决杜绝非法集资以及从金融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行为的发生等内容。这在安徽乃至全国都属首次。另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深化规范经营意识,该市目前还在起草《典当行高层管理人员认证审查办法》和地方性典当行监管细则。
 
  而行业内也以组织企业签订行业自律公约的形式,希望企业能够规范经营。据了解,目前几乎各省都签订了典当行业规范经营的自律公约,有些二三线城市的典当行业协会和企业也开始关注规范经营。
 
  然而,有业内人士颇为感慨地说:“严格的监管措施和行业自律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融资。因为融资市场在不断扩大,但典当行自有资金有限、融资渠道又很窄。所以,要想彻底杜绝典当非法融资,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和企业共同研讨出一个既治标又治本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