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典当融资导报 2011 11月份 第12期
控股公司瞄准典当 设想容易做起来难

                                                                                                      ●本报记者  王菁菁
 

    控股公司开张并非新鲜事,但如果其将发展眼光对准典当行业,无疑会吸引业界众多关注的目光。日前,注册资本金6亿元、总部设在安徽芜湖的上瑞控股有限公司开业运营,宣称将专业投资控股典当行运作的消息一出,立马招来热议,
    据悉,上瑞控股有限公司由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瀚玥投资有限公司、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东共同发起设立,专门对典当企业进行控股投资。“我们计划通过发起新设、兼并收购、增资扩股等形式,在全省乃至全国控股20至30家典当企业,成为集投资、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集团型公司。”上瑞控股负责人表示。
    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上瑞控股负责人具有20年金融从业经验,2008年起,先后在芜湖成功运作了金财典当、金财担保、金沃农业等。
    据了解,上瑞控股的模式特点就是在发展路径上,以资本运营为主要手段,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在区域战略上,面向全国跨区域发展,省内重点投资,省外投资重点;在管理模式上,以金财典当为样板,实施模式输出,推进“标准化”工程;在管控方式上,坚持“统一战略方向、放活成员发展、集中风险管理”有机结合;在业务格局上,因地制宜地在典当品种、服务手段、行业结构等方面各有侧重。其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种“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有利于上瑞控股瞄准上市目标,真正做大做强。
    记者获悉,如今,芜湖典当企业已有18家。对比传统典当业,上瑞控股的初衷的确有着模式上的创新与内涵提升。那么,对于这种希望借助收购等方式形成集团龙头企业,从而实现上市目的的用意及其前景,典当业内又是如何看待?
    “实际上,上瑞控股绝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集团公司要上市,必须有业绩、经营的考量。而这种异地收购典当行,形成典当经营集团的模式,业内早已有尝试。只不过,实践下来不太容易。”福州汇林典当行总经理许良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举个例子,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中融国际信托就曾发行一系列投向典当行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而事实上,获得融资的几家典当行与其同属一家集团——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募集到的信托资金用于受让中泰创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辽宁太平洋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股权收益权。同时,产品还特意安排回购细节——“信托期限届满,由中泰创展溢价回购受托人持有的太平洋典当的全部股权收益权。”信托计划发行6000万元规模,计划一年期,预期收益率8%。这实际上是帮太平洋典当融资。据悉,截至2010年下半年,这款信托产品的认购金额已达9000多万,远超计划规模。当时中植集团就有知情人士透露:“我们要在全国收购30多家典当行,目前已有6家典当行开业。”
    无可否认,这种面向全国跨区域发展的战略确实有利于产生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也有助于市场的拓展。但兼并收购使得管理不容易统一化与统一管理有助于专业化运营的矛盾,又是这种模式的运转难点所在。
    而另一方面,集团公司想利用这种方式上市,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最为突出的当属法律的制约与人才的缺陷。“据我所知,如果控股公司主业是做融资的典当,目前在国内难以上市,要么就是走境外。”有业内人士坦言。
 “控股公司收购典当行不难,但真正形成集团公司,维持正常运营却非易事。一些先行者最终因为实力不够,人才受限而退却。所以,这种模式是否值得在当下大力推广,跟风效仿,有待依照具体情况商榷。”资深研究人士普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