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典当融资导报 2011 11月份 第13期
担保、小贷风头劲 竞争压力逼近典当

                                                                                                        ●本报记者  王菁菁
 

    早些时候是小额贷款公司,近段时间又有担保公司,自今年以来,这两家争对手的火热攻势让一些业内人士禁不住要感叹“生意难做”!特别是近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民间资本、民间借贷的关注、热议度越来越高,当典当业内有关于“小贷、担保对典当生意产生冲击”的言词一出,立即招来了广泛的赞同声。
    真相究竟如何?
“高调”担保受关注
    提到当前的市场竞争,近来,在郑州经营一家典当行的周先生郁闷不已。
    拿最近一段时间备受舆论关注的担保公司为例。“早些时候,郑州的大街小巷,公交车、写字楼、出租车,乃至当地媒体的广告栏里,处处充斥着担保公司的广告。不论是投资到担保公司,还是从担保公司借款。找担保一度成为我们这里民间融资的流行途径。”周先生说。
    在融资圈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他同时表示,为了应对竞争,担保热初现苗头后,自己特意观察过对手的发展状况。从他所掌握的资料来看,2008年之前,河南担保业发展相对比较稳健,利息多在1.3分左右。上轮金融危机后,担保公司的数量开始飞速膨胀,从2008年底的318家,增加到2010年底的1640家,现在保守估计也有2000余家。增长不光是数量,其注册资金也从83.9亿元增长到542亿元,以每年翻番的速度膨胀。而且,“担保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把投资者的胃口都吊起来了,达不到两分的融资项目,都少人问津。”
    “我个人认为,此轮担保公司快速膨胀,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普遍资金紧张,融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从2007年开始的股市大跌,对民间资金产生的挤出效应。”周先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而随着利息回报的不断推高,促使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记者注意到,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郑州市警方介入当地“圣沃担保”一案后发现,关于担保公司资金的来源,有都市村庄拆迁补偿款放进来挣快钱的,有向银行抵押房屋吃息差的,也有90后套取信用卡资金放进来“钱生钱”的,还有把养老钱投进来升值的……甚至连当地担保行业人士自己都认为,这其中也有从银行流出的资金。
    一方面是高利润的回报吸引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滚入担保公司,这让本身无法吸取存款,只能“玩”注册资本的典当行乍舌不已;令一方面,担保行业中的“江浙模式”、“青岛模式”与紧随其后延伸出的“郑州模式”,也令典当行感到有些“望尘莫及”。
    “比如在郑州,通常有融资需求的时候,担保公司会安排借款人和放款人直接对接,由担保公司作保,签署一份三方合作协议。放款人直接将钱按照协议约定借给借款人。如果还款时间到了,借款人没有能力偿还,将由担保公司按照协议无条件代偿。”周先生透露。
    无论是对借款人还是放款人,这种做法似乎都显得更加方便快捷,有保障。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同处融资圈,为何担保会得到更多青睐了。
涉嫌违规惹不满
    其实,与周先生同样深感困惑的并不仅是郑州典当业同行。根据中国商报记者的调查,北京、上海、陕西、内蒙古、云南等地当前都有类似情况发生。
    除了担保公司以外,小额贷款公司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和我们典当的业务有很多重叠的地方,最大的竞争就是房地产和二手车两方面,我们做的,他们也做。”上海外经优汇典当行总经理张静表示。
    既然业务的标的物相同,小额贷款公司的优势又在哪里?“说到底还是名称和客户的‘感觉’。很多时候客户都会认为,小额贷款公司是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听起来好像更有来头,更可靠。对典当态度就不一样了,有时候我们送给客户的礼品,外包装上连典当公司名称都不敢印,就怕他们产生让人知道自己找典当而丢脸的想法。”张静说。
    当然,在业内看来,光名称听起来可靠没有用,利率合不合规矩才是“王道”。据了解,在上海,以房地产业务为例,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一般在2.5%到3%左右,而且实际上往往高于典当2.7%的上限。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多有类似,4分、5分,甚至6分的高月息也不是没有。
    这就由此延伸出一个问题:无论是担保还是小额贷款公司,涉及违规经营,是造成这轮市场竞争的推手之一。
    谈及这个话题,典当业内颇有微词。
    像担保公司,理论上说,它的出现源于个人或企业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到第三方(担保公司或资质好的个人)为其做信用担保。担保公司会根据银行的要求,让借款人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进行审核,之后将审核好的资料交到银行,银行复核后放款,担保公司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也就是说,规定中担保公司是不允许直接放款借贷的。
    至于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其资金50%的流向应该是服务“三农”。而且年利率不得超过15%的上限。
    实际操作却经常事与愿违。
    “现在很多担保公司放款并不会以公司出面,而是以担保费、综合费、公证费等等名目加起来,最后用个人名义放款。”西安创业典当行总经理胡晓剑告诉记者。
    “以我们内蒙古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例,除了发放信用贷款,他们也做房产、做矿产,主要的服务对象都是商户、企业及个人。真正流向三农的很少很少。”内蒙古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根和感叹道。
    更多时候,所谓的“担保机构”绝大多数是不从事担保业务的非融资性担保机构,说白了就是在放高利贷。
    款放出去了,收回的是高息,尝到甜头后,资本又一次进入,竞争就在这种“滚雪球”般的循环当中总是“变”了那么一些“味儿”。
    在这轮客户争夺战中,数额庞大的注册资本也是竞争对手们的有力筹码。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上亿元的情况不在少数。一些投资公司虽然明面上的注册资本只有一两百万元,但他们通过民间拆解,发展到上千万元、几千万元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使得他们无论金额大小,都能游刃有余地做。在融资需求巨大的今天,相比之下,典当行业的确有点儿“伤不起”。
    除此之外,外界的混淆也令典当常感到委屈。采访中,云南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利明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这个案例发生在前不久我们云南石林地区。因为资金紧张,当地一家商户将自己押的石头作标的物,向一家担保公司借款。结果还没到约定的还款日,这家公司就带人上门要账。闹大后报了警,担保公司声称自己是典当行的人。协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很重视,经过追查,发现根本与典当行无关。”
    事实上,一些寄卖行和不具备典当资质的公司也做典当业务,冒名顶替的情况并非鲜有。“凭着我这些年从事典当行业的经验来看,个人感觉受历史原因影响,典当行在社会上的名气并不是很好。再加上这些‘李鬼’的出现,更加容易在人们心中对典当的印象打折扣。”黄利明坦言。
牵手竞争对手可能吗?
    既然竞争已成事实,同为融资服务,那么尝试联手合作,是不是能成为一条彼此的新出路?
    “不是没有这样的考虑,”上海外经优汇典当行总经理张静说,“我们曾经联系过担保公司,试图让对方以做担保的形式合作业务。但一听到只收一个点的条件,他们就不乐意了,所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其实不难理解,他们肯定认为,自己放款回报高得多。既然如此又何必要去费精力搞合作呢。”
    接触中张静还发现,考虑一单业务时,典当行与担保公司的思路不尽相同。“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我们第一要看的还是抵押或质押物,哪怕你是正规的、具有国有背景的企业也是如此。但担保公司等机构就不一样,在他们看来,有国有背景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有还款能力,他们就敢放款,2个点的利率是肯定的,4个点的也有人做。”
    或许,这也是此类公司生存、竞争之道。
    虽然时至今日,在融资机构管理出现真空,业间混战的环境下,有关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典当业界仍未找到切实的方式。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典当、担保、小额贷款公司同属一家集团企业,或者是典当行的法人代表同时开设有小贷、担保的情形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轻了典当的压力
    不过,针对当今的融资机构竞争,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有人说,担保、小贷挤兑了典当的市场。我觉得这种形容很不恰当。”广东珠江典当行常务副总经理申又喜表示,“市场竞争是公平的,同样的目的,无法说是谁先谁后,谁挤兑了谁。而且,就我们广东的情况来分析,现在的市场很充足,生意还算比较好的。”
    他认为,小贷的影响,在前两年表现似乎更为明显。“站在典当行的角度,对手出现违规经营,我们肯定是期盼国家相关部门能引起重视,对其加强管理。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倘若真正发挥出来,也是别人所难以取代的。”
 市场逐鹿之下,典当该如何认清自己?“比如说,做民品典当,动产质押,典当行在鉴定、仓储管理、绝当处理等方面的经验积淀就是对手难以企及的优势。所以,面对市场的瓜分,典当行没必要过于紧张,更该做的是结合自身能力在业务范围、品种上挖掘新的方向,重视人才开发,也不要忽略了自身的宣传。尤其要警惕的是,即便竞争对手在违规操作,典当也要把握住原则底线,不去跟风。否则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得不偿失。”业内人士提醒道。